fessa_sum

看戏的碎碎念

2022.01.18 伦敦西区《Bonnie & Clyde》staged concert

  • 文长图多预警

  • 主观,非常主观


    当初没想过要去这场的,因为票卖得很快(听说开售6分钟就“卖光”了),只剩下别人放出来,又贵又要付高昂手续费的票,而我喜欢的Liam Tamne连男二也算不上,给这么多钱只能听他唱两首歌,就算是喜欢看戏的我也会心痛钱包。但就在我差不多忘掉这事的时候,能看到Liam的《埃及王子》封箱了,又看到了新票被放出来的消息,挣扎了好几天,最后还是决定买票。



卡司

    无可否认,我是想看Liam,但这场的卡司才是最后推动我买票的原因。卡司是真的神,除了两位主角,演男二 Buck Barrow和他老婆Blanche的女二分别是Olivier Award得奖者George Maguire和《9 to 5》原卡Natalie McQueen,有重要唱段的配角还有西区传奇,《阿拉丁》的原卡精灵,现在《Hamilton》的华盛顿—— Trevor Dion Nicholas。就算是要分饰多角的ensemble,也有两个我很欣赏,和Liam一样来自《埃及王子》的女演员,Debbie Kurup和Casey Al-Shaqsy。大家唱功和演技都是行内顶级,所以表演有绝对保证。

null

    女主角Bonnie由西区新星Frances Mayli McCann出演。我看过她在《Heathers》里的McNamara,非常出色,但也没有这次这么令人印象深刻。她的表现真的好得令人惊讶——就算真如她所说第一次出演这个角色很紧张,也丝毫没有流露出来—— 从出场到退场都是角色本人,完美地演绎了一个举手投足间都充满自信,歌声甜美动人但又透露出危险魅力的Bonnie。演她同党Clyde的,则是来自美国的大红人,《Bonnie & Clyde》十年前的百老汇原卡Jeremy Jordan。


    说到Jeremy,其实我有一点儿心虚。差不多9年前,我曾在百老汇看过他演主角的《报童传奇》,但⋯⋯ 当时没留下什么印象。当年跟着学校乐团在美国四(游)处(山)表(玩)演(水),可能大家都年少气盛,自觉很懂音乐,半场下来,所有人的结论居然是“唱得一般”(记忆中那天男二的确唱得不怎么样,还有一两个破音),女生就多一句“好多帅哥”—— 多少忽略了演技和那段强到不行的舞蹈的重要性。而且很可能是以偏概全,但我到今天都觉得,西区能唱的演员比百老汇多;所以最初看到卡司表时,并没有被他封面上的名字吸引,而是更留意配角。


    但这天Jeremy着实有惊艳的感觉。


    一开口,他的声音就响彻整个场地(要知道,Royal Theatre Drury Lane是一个四层的大剧院),像一股旋风扑面而来,一下子扭转了我对他的旧有印象。他的声音特别响亮,在任何合唱都能清清楚楚地传到耳中,并且音色清澈又不单薄,充满少年感。而且他的Clyde无论是笑容、声线还是站姿,都流露着混混那种恰到好处的痞帅,尤其是出场拿着枪的那声慵懒的 “bang bang~” ,真的完全击中心脏,令人无法移开目光。 

null


    而一如所料,Trevor Dion Nicholas和Liam各自的solo也是无可挑剔。明明看着没有很用力,但歌声居然能把这么大的剧院填得满满的,而且每一个音都浑厚有力,他们的声带到底是什么造的?


    最后不得不提女二Natalie McQueen,个人心中的全场最佳—— 如果说其他人的表现非常出色,她就是完美的。她的表演给整部剧有点儿沉重的气氛添了很多幽默,从一开始搞笑但又有戏剧冲突,让刚逃狱的老公回去坐牢的《You're Goin' Back To Jail》,到每次听到Clyde名字时的白眼,小动作和语气都自带笑点,成功地带动观众和她的角色Blanche一起为她老公Buck感到担心,希望他不再参与不法活动。而且她的声音非常甜美,就算是duet《You Love Who You Love》也丝毫没有被女主角Frances盖过;solo的《That's What You Call a Dream》更是下半场个人最喜欢的一首,不但高音处得理特别漂亮,轻轻拍着George的手臂,还有柔情似水的眼神,完全演活了Blanche那种不敢奢望任何荣华富贵,宁可老公待在身边,两个人简简单单地过的心愿。



整体评价

    因为叫作“staged concert”,本来以为是单纯用落地咪的演唱会,最多像大悲2019演唱会那样有些灯光,最差甚至想过连服装都没有;但人家比无良商人Mackintosh良心多了,不只道具,连简单的布景都有,而且演员有走位,甚至还有舞蹈,整场看下来很像一场正式的音乐剧,票价一下子合理起来,算是意外收获了。

null

    对于制作,我是十分满意的。首先是在只有5天的时间内(Jeremy则只有两天),这班人居然能交出这样完成度极高,差不多完美的作品,实在令人惊讶。其次是乐团和演员配合完美,虽然乐团只有7个人,但在西区大幅削减乐团人数的情况下(没错,dis的就是无良商人Mackintosh,捞麦你对得起被你裁掉的POTO乐团吗!?),只有两天的音乐会能有真乐团很难得了,而且要演奏这种美式流行、blues、爵士风的音乐,这人数也是绰绰有余。


    唯一可以改善的小问题是节奏。有几个场景是某角色在唱一首很恢宏的歌,然后中间穿插了其他角色的念白,演着另一个时空的事;这种表演方式多少打断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,令人无法全心全意地享受一首歌。也有些时候是一首大歌后,角色演两句后又开始唱另一首歌,没有足够的时间留给观众沉淀。但我没看过剧本,所以不知道音乐会的版本有多少删减;而且这真的是小问题,毕竟卡司实力太强,全场没有哪一幕是拉垮的,不会出现上一秒被惊艳到下一秒失望的情况。


    另外,这场除了主创三人外,连Andrew Lloyd Webber,韦爵爷也来了,而且只和我隔了四五排。一开始完全没有发现,但到了中场休息,听到了身后的人发出一阵惊呼,抬头就看到了他的身影。但毕竟是在他的剧院搞的音乐会,而且是这剧第一次来到西区,算得上是圈子里的大活动了,他来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。反而能看得出来这场的明显都是音乐剧爱好者,才会留意有什么人来了。随手拍了一张韦伯的脑袋:

null


    这剧作曲的是写了《变身怪医》的Frank Wildhorn,歌都很不错,虽然没有一听就印象深刻到忘不了的神曲,但专辑在Spotify上每月都有过10万点击,有几首也是真的好听,比如《Dying Ain't So Bad》,到现在都有人在演唱会唱;虽然Don Black的词有时候有点累赘,但也有几句像“I won't get to Heaven, why not raise a little Hell?”这样可以回味的歌词。加上超强卡司的歌声,也令歌曲升华了,轻易地令人觉得值回票价。但当音乐会结束,主持人很兴奋地宣布《Bonnie & Clyde》将在四月开始西区的演出时,我真心觉得不行——



    这本子太烂了。



故事吐槽

    故事围绕美国大萧条时期著名的雌雄大盗,邦妮和克莱德(Bonnie Parker和Clyde Barrow)展开。和《魔法坏女巫》的开场有点像,先是其他角色报告他们的死讯,然后观众就看到童年时的两人,一个唱出成为克拉拉·伯恩那样有名的女明星的梦想;另一个则想学习枪法一流的比利小子,当个法外之徒。但很快Bonnie就发现自己被困在了达拉斯,距离梦想中的好莱坞很远;盗窃也没给Clyde带来名气,反而很早就进了监狱。就在Clyde逃狱,Bonnie的车子坏了停在路旁时,他们相遇了。


    主角是罪犯,但两个大恶人的故事是不是不能写?当然不是,怎样的故事都能有被传述的价值,问题是你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角度和切入点,利用他们的故事带出更大的主题。

    比如可以做一部以动作戏为主调,劫匪情侣拿着枪帅气地突突突的,像GTA这种游戏能让人受无法无天的爽感,又带点黑色幽默的作品;或者讨论经济萧条和法律对穷人的不公,带批判角度看社会的故事;甚至只是一个凄美爱情故事,述说一对恋人如何因为个人性格、社会环境和种种的不幸事件,一步一步走上预知的悲剧结局—— 这些都有一定市场。


    但剧作家Ivan Menchell似乎想写一个爱情故事,但又放不下其它主题,却所有都只碰了一下就收手,结果观众被留在几个主题中间,没有一个成功入戏,看完只感到空虚。


    在这部剧里,你能看到Bonnie和Clyde在打劫银行时,有一个顾客很兴奋地问他们拿签名,但你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他为什么如此仰慕两个正在行劫的人;你能从台词中得知人们把抢劫银行的他们当作“英雄”,报纸还刊登了Bonnie的诗,但你不知道人们到底喜欢他们什么;你从警察的口中听到他们射杀了四个人,但你完全不知道这怎么发生的,而之前人物塑造也没有呈现过他们冷血和杀人如麻的一面。这剧的设定都是口述的,不演给你看,更不会理顺当中的逻辑,作为观众你只要接受就好了,不带脑子看,还是有很多亮点的!


    嗯⋯⋯ 

    怎么听起来这么像烂片的说词?


    我很赞成一个评论家的观察:这剧认真得无法令人感到爽,但又轻松得没能触及严肃的话题,甚至在野心和执行上都过于渺小和次要。



    而且当你选择以罪犯为主角展开故事,角色就一定得有魅力才行:观众要理解他们为什么会爱得死去活来,为什么会踏上犯罪之路,有什么难处,有没有更崇高的理想——要让人们在角色里看到自己,或者是喜欢的人的影子。


    但这个剧本做不到。


    观众看到犯罪和性,却没有看到一个有足够说服力的动机或远大的抱负。剧本太注重Bonnie想要成为电影女明星,爱名气的一面,却没怎么刻画她反社会的那面。要说服观众Bonnie会爱上Clyde,心甘情愿离开自己的“正经工作”,跟着Clyde一起犯罪,必须突出她爱刺激,甚至为了自己想要的名气,带点自毁倾向,不择手段的一面才有说服力,但那要在全剧差不多完结前的那首《Dying Ain't So Bad》才有一点点感觉。而且这首歌也只是说出了宁可要爱情也不要安稳生活,却没有告诉你她在Clyde身上看到了什么令她死心塌地的点。


    Clyde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混混。的确,Jeremy Jordan本人长相帅气声音很好,站在台上就能吸引大家的目光,但这个角色的魅力真就只来自演员个人,角色……是幽默的,但仅此而已。Jeremy的邪魅一笑或许可以说服观众为什么Bonnie会爱上Clyde,这种一见钟情的戏码也不需要太多的深度,可以用费洛蒙解释;然而随着故事发展,角色仍然非常平面,没成长或展现更多的魅力,剧本就越来越立不住脚,导致后期观众很难代入他们的行为模式,甚至在某些时候出现满头问号。


    最令我不解的一幕是Clyde第一次误杀了一个警察后,Bonnie先是很果断地收拾东西离开,但Clyde用力拉着她,说了句 “it's too late to turn back”,她就发现自己“太爱Clyde”了,两人纠缠在一起,然后就睡了。


    我:发生什么事了?


    Bonnie对Clyde一见钟情我看到了,但是在什么时候,什么原因,凭什么就爱得死去活来了?我没看到Clyde和刚登场时有什么分别,除了Jeremy的脸和声音外有什么吸引的地方。就算我接受了Bonnie爱Clyde爱得不能自拔,她在这一幕都是表现得讨厌“杀人”这种行为的,那为什么后来Clyde在银行杀人,她又没显得反感呢?你说发生了第一次,就比较容易接受第二第三次吧,但也得演给我们看啊!角色成长/变化全靠脑补,结果就是很难代入。


    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女二Blanche身上,在她老公Buck下定决心去帮受伤的Clyde,再次参与犯罪活动时,她很坚定地说:“你踏出这个家,我们就真的完了。”我当时还有点兴奋,想着:终于有点戏剧冲突了,剧本接下来会怎么处理夫妻间的价值观决裂呢?然后下一幕,我就看到了她和Buck一起出现在Clyde的面前。


    我:???


    也不是说她绝不可能这么做,毕竟他们是夫妻,而且对Buck的爱算是刻画得比较好,但…… 她这种敬畏神,说服Buck回监狱服刑,说着“只有当你在法律眼中是自由的时候,才算是真正的自由”的人居然做出这种决定,总有种不协调感。


    整体下来,我只觉得这剧里的爱情都好疯狂,所有人—— 从Bonnie对Clyde,到Blanche对老公Buck,到单恋Bonnie的Ted—— 只要爱上了,就变得完全盲目,无论对方做了什么,就算和自己的价值观有冲突,也会继续追随。


    真・全员恋爱脑。



    在访问里,写剧本的Ivan Menchell表示在百老汇的失败是因为十年前没什么年轻观众,还说现在有了像《春之觉醒》和《Hamilton》等剧,这个年龄层的观众已经多了很多,很自信地表示相信会比上次成功。

    大哥,碰瓷不带这么玩的。🌚

    人家《Hamilton》的成功并不只是主题符合当代价值观,而是剧情流畅,角色塑造出色——说起Ham就会想到“not throwing away my shot”,说Burr就能想到 “wait for it”——每个角色都是立体的,一举一动都有逻辑;你的《Bonnie & Clyde》做不到!


    这剧不单是主角,其他角色的塑造也很迷。比如Trevor Dion Nicolas演的传道人(Preacher),不但和主角毫无交集,和其他角色也没有重要剧情,是个单纯像画外音的存在,告诉观众们即使在艰难的大萧条时期,也有人诚实地生活,信靠上帝。不是不可以有这种角色,但非常难写好;就像《西贡小姐》那首Bui Dou,歌是好听的,但配合整体剧情,总觉得和主线的氛围格格不入,甚至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。最明显的例子是当Buck再次和Clyde联手犯罪后,Blanche因为不放心也跟着来了,却目睹爱人被子弹打中,濒死时说着他们一起去新墨西哥的梦想,就在这个时候,传道人在背景唱起了《God’s Arms Are Always Open》⋯⋯


    ???


    这是怎么个意思?传道人可是唱了《Made In America》的,而这首歌第一句就是 “I don't care how hard the hardship, no one has the right to steal / And you cannot buy your soul back, God don't make that kind of deal”(我不管有多艰难,没有人有权偷窃/你也买不回你的灵魂,神不做这种交易)的啊,讽刺他们咎由自取的感觉太重了!

    就算我只听《God’s Arms Are Always Open》的词,努力想象神会宽恕他们的罪,但Buck刚刚才唱了 “We won't get to heaven, so let's raise a little hell” (我们上不了天堂,所以向地狱举杯吧)!


    结果就是我上一秒在为角色的悲剧感到无奈,差一点都要为Natalie McQueen的哭腔流泪了,下一秒只感到出戏,并拼命催眠自己别用脑子,尽情享受Trevor的神级唱功。

    (想唱圣诗,学学隔壁的《大悲》的主教不好吗?人家一样出场少,但不是工具人也不是BGM,而是真真正正地改变了主角人生轨迹的重要人物。)


    还有我最爱的Liam,他的角色Ted Hinton就是一只舔狗,还是一只舔到最后一无所有的舔狗。角色的两首歌都挺好的(虽然配上Liam的塑料美式口音后有一点点搞笑,但很适合他的声线和音域),可歌词除了确立舔狗人设外,什么都没有传达到。Ted这角色平面得像个工具人,从一开始每次出现只为约Bonnie去派对;到反驳上司说Bonnie“是个全A学生,是好女孩,不可能做坏事”;到最后崩溃地指责不应该对一架行驶中的车辆射击,应该以拘捕为优先—— 他都只是一个“想救Bonnie”的复读机,没什么心理变化的刻画。说他始终如一吧,但很失败的是,观众到了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Bonnie他们都杀人了,他一个警察还这么喜欢她。真就因为这剧里恋爱令人盲目吗?


    当然,剧里有几个工具人也不是不行,想救人可能还能制造一点戏剧冲突:我本以为Ted会对Clyde拔枪,想打死他只为“拯救”Bonnie;或者两人会对峙,Ted会质问Clyde为什么把Bonnie拉下水;或者Ted会因为责任,最终不得不对自己深爱的女人拔枪⋯⋯



    然而这些都。没。有。



    我们观众连大恶人主角葬身车内,被几十发子弹打穿的场面都没看到。这场面居然就只在开场第一幕以所有其他角色口述的方式呈现,到了最后都没有回放⋯⋯ 就无语。


    Ted就只是一个听话的打工人,食物链最低层的小警察,就算如何护着Bonnie,上司要求的东西最后总是乖乖照办。比起性格恶劣,一个角色最大的罪是无聊—— Ted无论作为故事里追捕银行劫匪的英雄,还是害死小情侣的大恶人都欠缺张力,甚至可以说是可有可无。


    角色唯一的可取之处是那身衣服:背带真的是好东西,把Liam的身材勾勒得好好看,腿看起来超长,还有挂在肋旁的手枪,完全截中xp。可惜谢幕时Liam再次穿上了外套,可恶!!为什么还要把拉链拉起来,把涩涩的背带都挡住了!虽然他还是很帅很可爱:

null


    咳,跑题了。



总结

    总的来说,我经常想象一部剧的卡司是皮肉,音乐舞美是衣服,剧本是骨干。

    所以只要卡司够好,舞美不拉垮,如何稀烂的故事也能有漂亮吸引人的外殻——比如魅影那令人想忘记的续集《老不死》,啊不,《真爱不死》,单靠鱼面的表现也是能令人看下去的——但一部剧要独立行走,一定要靠剧本。如果一部剧的故事槽点满满,逻辑不通,也没有讨喜的角色,无法令人感觉到爽,非演员粉没可能掉坑,更不可能二刷,而剧在原卡的人走了后也很快就撑不下去,详见没有Killian Donnelly的《Memphis》。


    对于《Bonnie & Clyde》,我觉得本子是真的烂,而且是歌和舞都很难撑起来的烂,也很难想象完整版能把上面吐槽的问题都救回来。但是!!音乐会的制作还是非常好的,官摄可以一看(说是会在2022年放出来),毕竟卡司真的很神,也不太可能再有比这版更好的卡,只当演唱会听也有价值。但听我说,之后的音乐剧版如果没有要捧的卡司的话——


    快逃!



P.S. 因为时间表吻合,有传言西区版可能有《& Juliet》里演罗密欧的Jordan Luke Gage。如果是真的话⋯⋯ 我可能会去看一场吧,谁不想看一眼帅哥花孔雀版的Clyde呢?


2022.02.23 公布了,果然是Jordan,而且继续有Frances, George和Natalie,看来我还是逃不掉⋯⋯🤡

评论

热度(4)